文/易優(yōu)小編
內容知識、內容付費、內容黃金年代······這些字眼,在 2017 年被重新提及。這讓依靠內容進行創(chuàng)業(yè)的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,好像突然迎來了新的風口。
但我以自己兩年多的新媒體運營工作經歷來看,現在其實是進入到微信運營比較艱難的時期。
2015 年初,我初次踏入新媒體運營行業(yè)。那時,整個環(huán)境都特別粗放,你隨便發(fā)篇文章,然后轉發(fā)到朋友圈里,會有一群人來看。獲取粉絲也非常輕松,一場簡單的投票活動,可以吸粉好幾千人。
而來到 2017 年,整體環(huán)境全變了。你發(fā)到朋友圈的文章無人問津,你的粉絲開始負增長,你的變現遙遙無期····
所以今天,小花想和大家一起來聊聊,為什么微信運營開始變得越來越難了,還堅守在這個行業(yè)里的人,應該如何破局呢?
為什么微信運營越來越難
分析原因,是找到破局的最快方法。所以我用自己的工作經驗來分析下,目前微信運營開始變難的原因。
1
趨向于成熟的微信公眾號市場
經過近 5 年的發(fā)展,微信公眾號這款產品越來越成熟。
一個成熟的產品,有兩點顯著的特征。
一是市場存量趨向完整且穩(wěn)定。假設微信公眾號最終的市場收益是一塊完整的蛋糕,那么現在的微信公眾號的市場收益已經達到90%。后來者涌入微信公眾號這個市場,要么費勁心思去瓜分那90%的收益,要么想破腦袋去瞄準那10%。哪一步,都異常艱難。
二是階級劃分更加明顯,話語權掌握在少數人手里。目前,微信公眾號已經突破 2000 萬個,而能做到 500 強,被用戶記住的,僅僅只有0.0025%。這也意味著,在公眾號這個成熟產品的市場里,普遍話語權和收益被這些大號占有著。大號越做越大,而小號卻吃不飽飯,接近崩潰。馬太效應下,要想突出重圍,至少得具備papi醬那樣的天時地利人和。
2
用戶變得高冷,朋友圈開始衰落
結合某機構發(fā)布的 2016 年微信生態(tài)報告來看,微信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正在發(fā)生著變化。
簡單來說,有以下兩點變化:
①頭條文章打開率低于9%,主要依靠公眾號會話窗口打開
②粉絲出現負增長情況越來越嚴重
這兩點基本可以說明一個事實:用戶變得高冷,越來越難獲取。
頭條文章的打開率低于9%這個比率和實際是有一點差距的,以我個人的感知,目前的頭條打開率是低于5%的,粉絲體量越大,打開率則越低。
而朋友圈的衰落,是造成文章打開率變低和負增長另一主要原因。
隨著微信社交產品逐漸成熟和完善,用戶在朋友圈停留的時間變短,進行文章分享的意愿變低。而朋友圈推出的‘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圍’,三天、半年的選項更是對公眾號的傳播造成一定影響。
而公眾號實際上則是通過撬動用戶的朋友圈,以點對點的傳播方式獲取新用戶。朋友圈的衰落,對文章打開率和粉絲增長的打擊,不言而喻。
3
微信公眾號不再是唯一值得期待的內容平臺
往前幾年數,微信公眾號內容創(chuàng)作與分發(fā)平臺的江湖地位不容動搖。然而僅僅只是一兩年,今日頭條、搜狐自媒體、大魚號、簡書等內容平臺紛紛上線,其中尤以今日頭條對微信公眾號產生了重大沖擊。
在眾多平臺的攻擊下,用戶的選擇變多,微信不再是唯一平臺。微信運營的競爭對手直接從一個產品生態(tài)圈擴大到十幾個產品生態(tài)圈。
如何讓自家的內容突出重圍,恐怕是現在每個運營都在苦苦思考的問題。
4
90%的公眾號運營方法都是錯誤的
2 年的工作經驗,讓我有機會碰到過很多微信運營人員。在我和他們的交談中,我發(fā)現很多企業(yè)考察微信運營的指標只有兩個:閱讀量以及粉絲量。
我們可以用推倒的方式來思考一下,將閱讀量和粉絲量作為重要考核項的原因是什么?
高閱讀量,代表著高流量。很多運營人員或者企業(yè)主都認為,只要有著高閱讀量,就能讓企業(yè)和品牌最大限度地曝光在用戶面前,獲得高流量。這就導致了新媒體小編特別愛追熱點。王寶強離婚,大家一窩蜂的趕上去;《人民的名義》的熱播,大家又拼命擠上去;白百合出軌,大家又跟瘋了似的······
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,公眾號實際上是為營收、轉化服務的,如果是單憑流量賺錢,那追熱點無可厚非。而如果公眾號是為特定的產品和服務做轉化,那么追熱點并不是一個好的方式。因為一個熱點事件被成千上萬的公眾號反復咀嚼,意味著用戶在你這兒停留的時間會特別短。這種高閱讀量并不能為企業(yè)帶來良好轉化。
設定粉絲量的指標,可能是很多人覺得龐大粉絲量=龐大的市場。于是,企業(yè)公眾號拼命砸錢獲取粉絲。但從我們上文的分析來看,現在用戶實際上是變得高冷,盲目砸錢只會提高獲取粉絲的單個成本,而獲取的粉絲很有可能成為躺在粉絲列表的僵尸粉,不是精準粉絲,很難有轉化。